汉书天文志
日有中道 月有九行。
中道者 黄道。
一曰光道。
光道北至东井 去北极近;南至牵牛 去北极远;东至角 西至娄 去极中。
夏至至于东井 北近极 故晷短;立八尺之表 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。
冬至至于牵牛 远极 故晷长;立八尺之表 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。
春秋分日至娄、角 去极中 而晷中;立八尺之表 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。
此日去极远近之差 晷景长短之制也。
去极远近难知 要以晷景。
晷景者 所以知日之南北也。
日 阳也。
阳用事则日进而北 昼进而长 阳胜 故为温暑;阴用事则日退而南 昼退而短 阴胜 故为凉寒也。
故日进为暑 退为寒。
若日之南北失节 晷过而长为常寒 退而短为常奥。
此寒奥之表也 故曰为寒暑。
一曰 晷长为潦 短为旱 奢为扶。
扶者 邪臣进而正臣疏 君子不足 奸人有余。
月有九行者:黑道二 出黄道北;赤道二 出黄道南;白道二 出黄道西;青道二 出黄道东……立春、春分 月东从青道;立秋、秋分 西从白道;立冬、冬至 北从黑道;立夏、夏至 南从赤道。
然用之 一块房中道。
青赤出阳道 白黑出阴道。
若月失节度而妄行 出阳道则旱风 出阴道则阴雨。
日行不可指而知也 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。
日东行 星西转 冬至昏 奎八度中;夏至 氐十三度中;春分 柳一度中;秋分 牵牛三度七分中;此其正行也。
日行疾 则星西转疾 事势然也。
至月行 则以晦朔决之。
日冬则南 夏则北;冬至于牵牛 夏至于东井。
日之所行为中道 月、五星皆随之也。
箕星为风 东北之星也。
东北地事 天位也 故《易》曰:“东北丧朋 及《巽》在东南 为风;风 阳中之阴 大臣之象也 其星 轸也。
月去中道 移而东北入箕 若东南入轸 则多风。
西方为雨;雨 少阴之位也。
月失中道 移而西入毕 则多雨。
故《诗》云“月离于毕 俾滂沱矣” 言多雨也。
(节选自《汉书·天文志》)